危險性評價是對系統的危險性進行全面的分析、評估,以表明系統的危險性,其目的是為進一步搞好投資、保險或安全管理。
(一)危險性評價的內容及特點
⑴ 危險性評價的內容
在計劃、設計、建設、生產等各個階段,對系統存在的危險要充分地進行定性、定量分析,包括工藝過程與生產裝置的危險,并作出評價。再針對存在的問題,根據當前科學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,提出有效的安全措施,以便消除危險或將危險降低到最低限度。
⑵ 危險性評價的特點
危險評價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,它具有以下特點:
①它必須對生產系統的各個環節,如生產、運輸、貯存等過程進行評價估量;
②要考慮原料、動力、設備、工藝等因素;
③不僅要考慮通常條件下工業生產的危險,還要考慮在自然災害發生的情況下的危險;
④既要考慮危險對工廠的嚴重威脅,更要考慮危險對社會的破壞后果;
⑤它不是針對個別作業和個別場所,防爆撓性連接管而是針對全套工藝裝備或整個工廠來進行的。
(二)危險評價的方法
危險評價的方法有定性評價、定量評價。
(三)危險性評價的種類
⑴ 現狀評價
通過評價使人們了解危險源和危險程度,以便尋求對策,降低危險。它是以過去的狀態以及資料的統計、綜合分析為基礎所進行的評價。
⑵ 預評價
它是在規劃和設計階段進行的評價。具體作法是在設計階段,預測事故的危險程度和研究控制或排除事故的可能性,以便在設計中得到解決;基建完成以后,可以按預定的目標控制事故,降低事故頻率,保證生產安全。
⑶ 系統安全評價
對現有的工藝過程、設備、環境、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等情況,從歷史、現狀、直到未來,進行系統的安全評價,以便確定安全措施,搞好安全生產。
⑷ 局部安全評價
對特定環境、特殊設備、特殊要求作出評價。
(四)安全評價的標準
應用安全系統工程,應力求使系統“最優”。首先評價系統目前的安全水平,其次是給出人們希望的安全期望值,即目標值。然后按照所希望的安全目標值,合理地對系統進行調整和改造。如此反復進行,以便提高安全水平。
(五)危險評價的程序
危險評價必須按科學的方法和程序進行。一般按6個階段進行。
⑴ 準備
主要是搜集資料、熟悉政策和了解情況。搜集的資料有:建廠條件、總平面布置、工藝流程及設備配置方式;原料、中間產品及產品的物理、化學性能及對人的影響;運輸系統和方式;安全裝置的類別和設置地點;人員配備及組織機構等等。熟悉有關的政策法令、規程標準和操作指南。了解人、物、環境、管理等情況,為進一步工作做好準備。
⑵ 定性評價
主要是用安全檢查表進行檢查和粗略估計。防爆撓性連接管系統定性評價項目包括:選擇廠址、廠區布置、原材料及燃料、工藝流程、裝備、動力、通訊、運輸、存貯、崗位及操作、事故預防計劃等等。
⑶ 定量評價。
將系統分為子系統及單元。每個單元又按其物質、容量、溫度、壓力和操作分項計分,將評分總和,再劃分三個危險等級。
⑷ 擬定安全措施
根據定量計算得出的危險等級,擬定出相應的安全措施。
⑸ 通過事故訊息進行再評價
根據設計內容、參照同類設備和工藝的事故教訓進行再評價。
⑹ 用事件樹及事故樹分析法再評價
這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步驟,要求在定量計算之后,作出綜合性的判斷和評價。